全省各地齐抓共管有效防范森林草原火灾发生
发布日期:2020-09-25
今年以来,全省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紧紧围绕预防和扑救两大任务,强化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有效防范了森林草原火灾发生。各部门通力合作,增强了工作合力。各级林草部门与应急管理部门、气象部门携手推进,突出关键环节、关键部位全方位布控,强化跨区域协作,全面排查火灾隐患,强化预警监测、应急值守和督导检查,配备应急救援力量设施,实行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立体式防护监控,切实做到了火情预防的严格管控、全面管控。
省林草局:提出了“双包五联”工作机制,实行局领导班子包市州、45名处级干部包区县,省、市(州)县、乡、村五级联动抓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建立了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和监督监管相互制约的新机制。
省南北山绿化服务中心: 强化分片值守,落实24小时值班,强化火源管控,落实绿化区各部门各单位各片区防火责任,未发生一起火情。
西宁市:高度重视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强调要在全省树立标杆,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上发挥排头兵作用。湟源县委主要负责同志通过微信群、视频电话安排部署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各地方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亲力亲为、大力推动,确保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有动员、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
海东市:加强火源管理,遵循“防”字当头,精准管控,在“严防死守,预防为先”上下功夫,积极倡导移风易俗文明祭祀,建立寺庙、村社祭祀档案,准确掌握用火时间,提前准备、提前预防、有效控制,安排职工和护林员把守用火点,做到火不灭人不撤。化隆县各乡镇各村组建了10人以上的护林防火巡逻队,强化了森林草原防灭火力量。循化县以少数民族节日为重点,用多民族语言大力宣传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互助县通过微信、电视等平台剖析纵火典型案例4起。
海北州:
政府组织召开7部门参与的森林草原防火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与甘肃省林草部门建立并落实联防联控机制,打通了省际间信息渠道和合作渠道。
海南州:科学演练,全面强化森林草原防火队伍建设。各地按照划区布局、重点布防的原则,组建了以基层民兵和生态管护员为主的扑火队伍。建立健全了各项防火制度,做到了图、表、制度上墙,确保了防火信息畅通。贵德县查处1起非法用火案件,发挥了警示和教育作用。
海西州:实施县林草局、县森林公安局、各乡镇林业站三级管理,进一步提高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伤亡和损失,维护社会及林业草原安全稳定。茫崖市组建群众扑火队3支50人,乌兰县组建半专业扑火队6支90人,天峻县各乡镇组织牧民利用马队进行草原防火巡护。
黄南州:在全州开展煨桑点周边杂草、经幡、隆达可燃物清理工作,最大限度消除火灾隐患。泽库县多种渠道筹措资金,联合统战、民宗等部门在重点林区和寺院发放防火物资,有效保障了防火责任落实。
玉树州:全州始终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采取定点、定时、定人、定责办法,组织森林公安民警、基层单位职工及林业、草原、湿地生态管护员加强防火巡护,特别是发挥“民兵+生态管护员”突出作用,建立了“1+6+42+N”的四级网络联防机制,实现了以“网对网”代替“人对人”的防控局面。玉树市与西藏、四川开展跨区域综合联防。
果洛州:全州各重点林区进山道口设立检查卡口,对人工草地、围栏草场、饲草料贮存库、退牧还草工程极易发生火情的地区开展全方位开展巡查,对节日燃放鞭炮、祭祀煨桑活动及冬春季鼠害防治、人工种草等野外施工用火加强了监管,消除火灾隐患。甘德县、达日县采用“县领导+乡干部+村干部+社长+网格员”5级网格管理模式进行防火管理,久治县采用“十户长”管理机制做好防火工作,玛多县依托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生态管护员“一户一岗”模式,全覆盖全天候进行草原防火巡护。
上一篇:全省安全生产暨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信长星出席并讲话
下一篇:西宁南北山森林防灭火工作提前着手、扎实推进